聯系方式

  • 地址:巢湖市東方國際大廈1005
  • 郵編:238000
  • 電話:0551-82328541
  • 郵箱:mail.chsbyfz@126.com

土棲白蟻的危害性

      白蟻是種危害性很大的昆蟲,它群體大,個體數量之多,活動隱蔽,危害對象十分廣泛,只要是含纖維質的物品,均遭到蛀蝕,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土棲白蟻分:黒翅土棲白蟻和黃翅大白蟻兩種,它們是筑巢于土中的群體很大的類白蟻,它的巢位深,巢體大,個體數量多,活動范圍廣,危害性十分嚴重。危害水庫、堤壩;其在堤壩內筑巢,巢位深到1~3米以下,巢體1~2立方米,周圍菌圃腔多的達百余個,且蟻路在堤壩內四通八達,如遇山洪暴發,水位猛漲,危及堤壩安全,輕則引起漏水,跌坡,被迫減少蓄水和發電量;重則堤倒壩決,沖毀良田,造成重大損失。歷年來多地水庫堤壩因白蟻危害,在汛期造成的險情不勝枚舉,安徽境內的廬江堤防、舒城的杭埠干渠、舒廬管理局、淠史杭汲東干渠、霍山段干渠、橫排頭管理處、紅石嘴管理處、和縣滁河堤防、無為長江大堤等等都出現過類似現象,有的水庫堤壩有大量的泥被泥線,有的壩中部出現多處管漏,沖出白蟻,漏水出險。2015年在對馬鞍山市含山縣仙蹤鎮13座水庫調查時,在12座水庫上發現有大量的泥被泥線,白蟻跡象其濃密??梢姲紫伒奈:χ畤乐?。另土棲白蟻還對園林內的杉、松、樟、檫、櫟、刺槐等百余種林木構成侵害,輕則影響正常生長,重則造成樹體空心或整株枯死。

此外,土棲白蟻還危害電桿、電纜、枕木等,造成電訊中斷和影響火車正常運行的事故發生。

()蟻群結構和分工

      黑翅土白蟻和黃翅大白蟻是營土居群棲生活的類白蟻,蟻群龐大。由于內、外激素調節和控制,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只個體在蟻巢中過著“有組織、有紀律”的群體生活。土棲白蟻蟻巢群內品級復雜,各品級在體型上有差別,在功能上有分工,概括起來有兩大類型:專司生殖類型—蟻王、蟻后,和非生殖類型—工蟻、兵蟻。

蟻王、蟻后

1、蟻王、蟻后

      蟻王、蟻后是蟻群的創始者和維持者,在群體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開始構筑蟻巢時,脫翅的雌雄蟻行動非?;顫?,親自掘土擴洞,營建巢群。初期的蟻卵和幼蟻由雌雄親蟻自身撫育,隨著蟻數的增加,從幼蟻中分化形成的工、兵蟻各負職責,逐步建成幼年蟻群。以后雌雄蟻職能轉化,專門繁殖后代。雌雄因產卵量的不量增加而腹部逐漸加大。年以后,工蟻建造簡易“王室”,供蟻王、蟻后居住。隨著群體年齡增大,蟻群的擴展,建成真正的“王室”,供蟻王、蟻后生活和繁殖。工蟻、兵蟻愛護親蟻,提供豐富的食料和建筑寬大的蟻巢和“王室”。兵蟻保護蟻群和蟻王、蟻后的安全。

2、工蟻   是蟻群中多的類品級,有雌雄之別,但無產卵能力。主要職能是外出采食、搬運、喂食、筑巢、修路等等。工蟻見到異物時也有撕咬搏斗的能力,蟻群的興旺、衰落與工蟻數量多少有關。

工蟻

3、兵蟻

      兵蟻也有雌雄之分,但不能生殖,因上顎發達,有攻擊撕咬的能力,在蟻群中起著保衛作用。黑翅土白蟻兵蟻的敏感性強,遇驚動時口中吐出蟻酸,腥味很濃。剖巢時,在拔出的竹篾、枝條上經常咬著很多兵蟻,吐出帶有腥味的蟻酸,可能是種報警信息素,使蟻群處于緊張狀態之中。

兵蟻

4、幼蟻

      幼蟻是工蟻、兵蟻、若蟻的前身。是幼年、成熟群體中數量多的類個體,它不屬于某特定的品級。蟻群的盛衰是由蟻后的生殖能力的大小決定,或由幼蟻數量多寡來體現的。幼蟻白色,體小而柔軟。幼齡幼蟻聚集在“王室”附近,剛孵出的幼蟻夾在蟻卵中間,隨著齡期增長,活動能力加大,大齡幼蟻可在主巢或離主巢稍遠的菌圃腔中活動。



白蟻的幼蟻

白蟻的若蟻


白蟻不同齡期的幼蟻和卵




白蟻有翅繁殖蟻



白蟻脫翅繁殖蟻

(二)取食和營養

      白蟻主要取食植物、動物的尸體、糞便和真菌等。在群體營養上,全靠工蟻的勞動。工蟻先吞入食物,經消化或半消化后再從口中吐出或從肛門排出,喂給幼蟻、兵蟻、蟻王、蟻后。工蟻與工蟻之間也有用口器互喂的情況發生。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被完全吸收利用后,才排出糞便,往往作為建筑蟻巢和其它方面的材料。具體食物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活的植物體  土棲白蟻取食植物的根莖、樹皮,尤其是幼苗的嫩莖、幼樹的根部。如桉樹、椰子的幼苗,由于黑翅土白蟻的取食而折斷。杉木、水杉、池柏幼樹的幼根遭受土棲白蟻危害后死亡。

2、干枯的植物和被真菌寄生的木材  土棲白蟻的食譜中,纖維素是主要成分,所以它喜蛀食枯死的樹樁,掉落地面的枯枝落葉和被木材腐朽菌寄生的松木、檫木、蘆葦、甘蔗渣等等。除此之外,土棲白蟻還喜食將要曬干的牛糞,因為牛糞中含纖維素多。

3、取食真菌  土棲白蟻蟻巢的主要成份是菌圃。據有關分析,發現新筑的菌圃部分纖維素含量較少,木質素含量較多,而舊菌圃部分纖維素多,木質素含量較少。在蟻巢中常見到菌圃下產為斷被工蟻咬食,形成內凹現象。(尤其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菌圃消耗很快),而菌圃的上部又不斷增添新的部分。菌圃上長滿了層菌絲,這此菌絲相互連接部分長著許多小小的白色圓球,稱為白球菌,分布在菌圃內外的凹凸面上。些人認為,白球菌是幼蟻喜吃的食料,用菌圃飼養黑翅土白蟻時,它總是密集于真菌豐富的菌圃。在含白球菌較少的菌圃內,白蟻很少。

4、水分  白蟻身體內的含水率79%以上,它們所需的水分,主要是從蟻巢、菌圃及蟻道內的土壤和林木、木材中獲得。木材含水率6~20%,是白蟻獲得水分的主要來源。土棲白蟻蟻巢水分肯定高于其它種類的白蟻,巢內水分主要由巢體外層的緊密的外殼、薄泥片和菌圃來調節。土壤濕度大,可以吸附大量水分,土壤過干時,又可不釋放水分,保證白蟻正常地進行生理活動。

(三)蟻巢、菌圃和蟻道

      土棲白蟻的蟻群發展上有個從幼年到成熟到衰老的過程,在數量上有個從少到多,再從多到少的過程;在蟻巢結構上也有個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了解這些過程,可以很好的用來解釋土棲白蟻的種種生物學特性,有利于開展防治工作。

主巢腔蟻巢

1、蟻巢  白蟻的蟻巢,古稱蟻蛭或蟻城。蟻巢修建地點和構筑形式,因白蟻種類而不同。同種白蟻因環境條件不同,蟻巢結構就有差異。各種白蟻的蟻巢構筑的形式,在定程度上反映了物種的生物學特性。黑翅土白蟻的蟻巢是依土而筑,在地下深淺不,有的深入地下1—3米。蟻巢在白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作用是:①貯藏食料場所,②避免外敵侵害,③適于白蟻生存的環境,④白蟻孳生繁殖的大本營。

2、菌圃  菌圃是土棲白蟻蟻巢的主體,它既是土棲白蟻的“糧倉”,又是數十萬只白蟻居住的高層多孔的建筑物,更是蟻巢內溫度、濕度的調節器。菌圃的數量多少,飽滿還是萎縮的程度,是蟻群盛衰的標志。

白蟻菌圃

       菌圃形成有兩種說法:種認為,菌圃主要由白蟻糞便堆集而成;另種認為:菌圃是由植物碎片經過工蟻加工而成的。我們從蟻巢中取出蟻王、蟻后和部分工、兵蟻放在盛有菌圃和木塊的器皿內飼養。菌圃常是先消耗的對象,以后在器皿內非常清楚的見到黑翅土白蟻黑褐色顆粒狀的糞便。

黑翅土白蟻蟻巢中的菌圃數量很多,般呈半球形。菌圃孔為圓筒形。主巢和接近主巢的菌圃腔中的菌圃表面色深,呈柴褐色。遠離主巢的菌圃為灰白色。菌圃上白色的白球菌,是工蟻喜愛的食品。

3、王室  王室是蟻王、蟻后專門居住的地方,為扁型,內空,壁厚,底平(或微凸)泥質的堅固的特殊構造?;旧蠟槿N型式,即:蚌殼型、扁圓型和饅頭型,以前兩種居多。

蚌殼型“王室”

扁圓型“王室”

      土棲白蟻的幼年蟻群由于群體小,工蟻數量少,巢內泥片較少,蟻王、蟻后居住的為簡易“王室”,均是蚌殼型的,為兩片薄泥層疊合在起,中間空隙部分較大。王室上下和周圍均有小孔,供工、兵蟻和幼蟻進出?!巴跏摇蔽挥谙伋簿詧F的中上部,也有在側下方的,般在成堆蟻卵較近的地方,比較好找。


4、蟻道  土棲白蟻蟻道分地上、地下兩種。黑翅土白蟻常作蟻道上樹危害,或在樹干上銜土粒環繞圈作“泥套”危害,在地表枯枝落葉層上作“泥被”活動取食。地下蟻道分主蟻道和采食道。主蟻道是通向蟻巢的主要干道,較粗大,呈拱形(似城門形)。采食道是連接主蟻道上的分枝小道,很細(尤其在接近地面的更細),僅供1~2只白蟻通過。通常采食道離主巢較遠。主蟻道與分群孔道、候飛室相連。

主蟻道

采食道

5、分群孔和分群孔道  分群孔又稱分飛孔、移殖孔,是有翅成蟲離開主巢爬出地面的通道。土棲白蟻的分群孔有兩種形式:種是突出地面,呈圓錐形或饅頭形,高3~6厘米,底徑4~8厘米,幾個或十幾個組,分布于蟻巢附近的地面。由于這利分群孔突出于地表,所以又稱為分群孔突或“泥帽”。另種是凹形分群孔,凹入地面2.5~3.5厘米,寬1厘米的半月形的凹孔,里面有層薄泥片封住。

(四)群體的內在聯系和各種行為

1、土棲白蟻群體的內在聯系——信息傳遞作用  成熟的土棲白蟻群體內有數十萬到百萬只個體在起生活,各個個體之間密切配合,協調致,如同個整體,很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為什么這樣宏大的群體內,各個體之間會如此協調地生活呢?近年來研究證明了在群體內部有些特殊的聯系途徑——化學信息激素的存在,起到了高等動物的眼睛、鼻子和語言相同的作用。

土棲白蟻的各個品(有翅成蟲除外)的視覺器官度退化,它們又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為什么工蟻外出筑路、采食、搬運等活動總是列隊前進、整排返回、步調如此致呢?由于蹤跡激素的存在,它有助于白蟻的集群(群體間的緊密聚合)和外出行動的致。蹤跡外激素是前面行走的工蟻向后面工蟻標示通往食物道路的種化學“通訊”物質。根據組織切片觀察,發現白蟻工蟻的3~5腹節腹面有群特化細胞,稱為“腹腺”,可以分泌蹤跡外激素,又稱追蹤信息素。白蟻追蹤信息素雖是種低度揮發性的化學物質,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活性逐漸降低。不同種類的白蟻相互撕咬是常見的事情。

2、土棲白蟻的撫育行為  白蟻是“社群性”昆蟲,群體各品級相互依存的關系十分明顯,工蟻的撫育行為非常突出,(尤其是護卵行為常能見到)。當巢群初建時,雌雄親蟻常將卵粒銜在口中,反復舔吮,愛護備至。等巢群擴大后,這種護卵工作即由工蟻取代。工蟻從“王室”中將卵搬出,移至菌圃塊下,也經常將卵銜在口中反復舐理,清除霉菌,并且不時地搬運位置,調節溫度,促進發育。工蟻經常用口器對幼蟻的體表進行舐刷、清理,并對未能取食的幼蟻進行喂食和幫助脫去舊皮。工蟻也需要對兵蟻、蟻王、蟻后進行喂食和舐刷,尤其對于蟻后的腹部經常喜歡舐理。

工蟻、兵蟻對有翅成蟲十分愛護。工蟻周到細致地撫育若蟻,促使其順利成長。在有翅成蟲羽化后,工蟻為其順利地分群,日夜奮筑分群孔。以后工、兵蟻在分群孔周圍觀察復雜的天氣變化,選擇在適宜的溫濕條件下,批批送走有翅成蟲。

3、地表活動的季節性  土棲白蟻在巢外地表活動有定的季節性,與外界溫濕度條件關系密切。據觀察,春季日平均氣溫10℃以上,土棲白蟻就開始地表活動,12℃時,地面上出現蟻道、泥被,開始取食植物。5月前后,當平均氣溫接近20℃,高氣溫25℃,土棲白蟻采食活動十分頻繁,工蟻在地面活動量出現大幅度躍增現象,地表的泥被、蟻道到處可見;7月以后,由于地表溫度升高,地面活動減弱,量降雨后,地表潮濕,土棲白蟻乘機在地面采食活動,9月以后,氣溫下降,在20厘米深處的土溫降至27℃左右,又出現年中第二次地南活動盛期;11月中、下旬,土溫降至12℃以下,地表則不再出現泥被、蟻道;早春和初冬季節,氣溫變化幅度大,土棲白蟻在地表有明顯的集中和連續現象,活動范圍較小,白蟻?,F區與蟻巢之間的距離較短,我們可以利用這特點,正確地判定巢位的坐落位置。

4、有翅成蟲的趨光性  白蟻害怕光亮,喜歡在陰暗、濕潤的地下過隱蔽生活,如到巢外筑路、采食或作其它活動,都是先筑成隧道式的通道。工蟻、兵蟻習慣在黑暗的通道內行走;而黃翅大白蟻的工、兵蟻可在氣壓低,且又悶熱的陰天在地表作短距離的“露天行軍”,但平時也習慣在黑暗的環境中生活。有翅成蟲羽化前后也是生活于黑暗的蟻巢、蟻道、候飛室等環境中,只有當有翅成蟲分群時,才有趨光性。因為土棲白蟻的有翅成蟲翔力弱,不能遠距離的飛逐追撲,且以燈光作為聚集的信號和場所。雌雄蟻較多的聚集在起,完成覓雙相對的繁殖任務。


(五)分群規律

1、白蟻繁殖的形式

脫翅成蟲的對親蟻正在挖掘巢室

白蟻有翅成蟲

⑴擴大群體數量的繁殖  由落地脫翅成對的繁殖蟻,交配后間隔段時間產卵,孵出幼蟻,以后發育為工、兵蟻。隨著雌蟻產卵量的不斷增加,工、兵蟻的數量也逐漸增多,蟻群進步擴大。這種繁殖形式,不管是幼年蟻群還是成熟蟻群的蟻后都能進行,而且是周年進行,年復年地進行。這是白蟻繁殖的兩種形式中常見的形式。

⑵增加新蟻群的繁殖  發育至成熟期的蟻群,到秋季在幼蟻中分化出批有翅若蟻,到第二年的4~6月羽化為有翅成蟲。在合適的天氣條件下,這些有翅成蟲從蟻巢中爬出分飛,它們中的大部分被天敵吞食,部分幸存入地的雌、雄蟻,在合適的地點建立新蟻群。這是白蟻真正繁殖后代的種形式,現在闡述的就是這種繁殖規律――土棲白蟻的分群規律。

2、土棲白蟻分群特點

     土棲白蟻的分群特點是分飛間隔年限比較長,產生有翅成蟲的數量波動大,選擇分飛的天氣條件要求嚴格,般選在5~6月份傍晚7:00左右,且狂風暴雨時分,成群結隊的有翅成蟲從候飛室進行分群出飛。在空中進行撕殺交配,入土筑巢。

3、有翅成蟲的分群盛況  

     分群是蟻群生活中的大事,全群工、兵蟻為之忙碌,工蟻精心喂養若蟻,日夜開拓分群孔道,巧布分群孔口,密切注視天氣變化,選擇合適的分飛天氣,使有翅成蟲順利地飛離群體,增加新蟻群。

⑴分群前采食活動加劇,工蟻在蟻群中擔負著喂飼蟻王、蟻后、兵蟻、幼蟻的任務,同樣也要喂飼若蟻。隨著若蟻齡期增長,食量不斷增大。工蟻為了得到更多、更豐富的食料,四出活動,不斷采食,危害林木也隨之加重,在水庫堤壩上,地表蟻道、泥被增多。

⑵奮筑分群孔產生有翅成蟲的蟻群,在分飛之前,工蟻顯得十分繁忙、緊張,除加緊外出采食活動外,在20~30天前就開始修筑從蟻巢通向地表的分群孔道、候飛室和分群孔。修筑突出地面的分群孔突和分群孔堆,是由工蟻將土粒粒粒銜出地面堆積而成,比較容易發現。地面出現分群孔的數量與蟻群內產生有翅成蟲的多少有關。

⑶有翅成蟲分飛盛況,有翅成蟲分飛是蟻群的大事,整巢工、兵蟻為之緊張、忙碌,在有利的環境條件下送走它們。




91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人妖一区二区_伊人亚洲综合中文字幕_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